他,凭一己之力单挑微软
他,慰藉了每个夜晚难以入睡的孤独者
他,仅用一个地球和背影便让全世界都对他道声晚安
他,所有的作品仅仅为“人”服务
他,逆流而上
他,在极简中追求完美
01、同学眼中的张小龙
1987年,张小龙从湖南考去华中科技大学电信专业
他有着所有理工男的缺点:爱睡觉、渴望爱
但他又是老师心中的爱徒
“喜欢捣鼓电脑”。
他的同学说:
不要误以为小龙只是写程序厉害,
其他如网络、通信、数据库管理等方面,
只要稍加接触,就是一流高手。
别人碰到什么难题了,
找他就可以得到解决。
他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
玩起来总是在周围人中NO. 1。
对朋友真诚相待,
在他身边总聚集着许多朋友,
虽腰包瘪瘪,却乐善好施,
所以周末邀他打球吃饭,
是万不可让他付帐埋单的。
无论在人品、精神还是智能方面,
我都由衷地敬佩他。
02、文艺气质的老烟枪
曾任腾讯博客频道副总监的“和菜头”在知乎上回答了他对张小龙的印象:
除了每周一次的网球,和每天深夜的音乐,
张小龙没有什么别的嗜好。
程序员时代的烟瘾一直保持了下来,
他是广州深夜里,
最大的Kent(香烟品牌)消费者,
沉默到像谜一样的男人,
中国为数不多具有文艺气质的产品经理。
他是那种因为喜欢《蓝莲花》歌词,
就一定要问许巍买下版权,
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
他是那种因为喜欢摇滚,
在面试中就一定要找到一个,
德才兼备也要爱摇滚的人。
他也是那种喜欢同事小女儿涂鸦,
就把一幅涂鸦画和《蓝莲花》,
一样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
03、雷军抱憾终生
硕士毕业后,张小龙就进去了国家单位,
让周围很多朋友都十分羡慕,
但他却不以为然。
每次看到政府机关大楼,
他都感觉“一种窒息从头顶笼罩下来”。
大约是天才都受不了体制内的约束,
于是他放弃铁饭碗,投身互联网,
辞职后便单枪匹马,
开发了邮件收发软件Foxmail,
在同期QQ 才10万用户时,
迅速聚集200万单挑微软,
是金子总会发光。
同届不同校的金山总经理,
雷军主动联系他商量收购的事情,
张小龙报了个白菜价:15万,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雷军诸事缠身早已抛之脑后,
于是,这次收购就泡了汤。
两年后,
博大公司以2000万的价格成功收购。
13年后,
当雷军的米聊完败于张小龙的微信时,
雷军因“错过”而抱憾终生。
04、周鸿祎的疑惑
当年,机缘巧合之下,
周鸿祎同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相识相知,
周鸿祎觉得他不仅木讷,还完全没有灵性,
五年的广州生活因为语言不通,
买回来的盗版碟永远一样,
周鸿祎常会批驳张小龙:
Foxmail 没有商业模式,
必须加广告,要盈利。
张小龙就问:
为什么非要盈利?
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
每一次争论,
都是张小龙以长时间的沉默来结束。
导致后来张小龙把微信做成后,
周鸿祎很疑惑: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做出了微信呢?”
05、被逼墙角,痛定思痛
2005年张小龙作为陪嫁,卖给腾讯,
踏进腾讯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接手QQ邮箱。
在邮箱领域,
张小龙已经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马化腾对他寄予厚望。
小马哥任命张小龙为广州研发中心负责人,
独掌一方大权,
他的团队也不用像其他部门一样,
承担零碎的事务性工作,只需专心研发。
然而,
久负盛名的张小龙在接手QQ邮箱之初,
却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
由于一味模仿MSN和Gmail,
加之沿用此前的客户端思维,
新一代QQ邮箱犹如Web上的拖拉机,
笨重无比、速度超慢,
被网友骂“又烂又差”。
张小龙因此被逼到了墙角。
痛定思痛,他决定转变思路。
2006年初的一天,
张小龙指着迪拜帆船酒店的画说:
我们要做一个最好的邮箱,七星级邮箱
他说完后,会场传来了零星的笑声。
此后张小龙迅速调整战略找到了一个痛点:
当时大部分邮箱发送不了大文件,
发送大文件的速度堪比蜗牛。
QQ邮箱率先升级到,
支持2G超大附件的发送。
他不仅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还在腾讯站住了脚跟。
06、内心的孤独,人性的需求
QQmail的成功,却让张小龙感觉到焦灼,
因为邮箱依然是一个门槛极高的产品,
2010年9月,QQ漂流瓶正式上线。
因为捕捉到大多数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和通过陌生人交友这一方式,
来迎合众人的需求,
漂流瓶以每天1亿的发送量,
直接将QQ邮箱送上全国第一。
漂流瓶的创意源于自己大学时代,
失败的社交经历,
在那个男女比例高达 7:1 的工科院校,
孤独是张小龙和室友们的常态,
漂流瓶的成功使他的产品核心,
从关注的是技术转移到“人性需求”。
07、半夜给马化腾的一封邮件
2010年免费短信聊天的「kik 」App上线,
仅15天就斩获100万用户,
也许因为“码农”天生敏锐的嗅觉,
直觉告诉他,
新的事物必然对QQ造成极大威胁,
于是连夜给马化腾写了封邮件:
“移动互联网将来会有一个新的IM,
而这种新的IM,
很可能会对QQ造成很大威胁。”
建议腾讯做这一块业务。
马化腾也没睡,很快给他回了封邮件:
马上就做。
整个过程起点就是一两个小时,
突然搭错了一个神经,
写了这个邮件,就开始了。
直到很久以后的某一天,
张小龙回忆着说:
这封邮件成了微信的开始。
08、颠覆之初的内部“狼斗”
拿到微信研发入场券的同时有三个团队,
另外两个由公司元老刘成敏带队,
刘成敏有着丰富人脉和工作履历,
以及在华为工作的经验,
让他成为腾讯一大功臣。
两人的冲突时常以,
公司内部传闻的方式在IT圈传播。
有一次刘成敏直接打电话给张小龙,
希望他停止更新微信版本。
刘成敏认为小团队是,
无法超越自己的千人斩,
压力的力量是惊人的,
有时可以打垮一个人,有时则激发一个人。
张小龙怀着发布最后一个版本的心情,
授意下属推出带语音的微信。
以卵击石固然可笑,
不去试试又怎能知道结果如何呢?
2011年10月1日,
微信3.0上线日启动量很快超过1亿次。
09、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2012年7月24日,
从下午2点多到半夜11点多,
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做了8小时20分钟的演讲,178页的PPT,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
根本不给人提问和打断他的机会。
里面谈到哲学和艺术,谈到性和暴力,
对人性的理解,
他说做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爽,
就像上帝一样。
演讲片段在网上被无数人传阅,
并成为移动互联网上,
跟雷军语录一样重量的产品圣经。
参加讲座的腾讯员工回忆,
演讲主题是《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腾讯为此开设17个分会场,
同步直播讲座,参加者超过1700人。
有趣的是,张小龙这次演讲的结语是:
“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10、张小龙的牛逼与腾讯无关
一位接近张小龙的人士说,
张小龙加入腾讯后,
每周要去深圳参加例会,
他总是以“起不来”为借口不去。
马化腾说,“以后让我的秘书叫你起来。”
后来张小龙又说“路上太堵,怕赶不上”。
于是马化腾每星期都派车来接张小龙,
直到他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
张小龙就这样有些不情愿地,
半推半就地走出了他的世界。
从自己写Foxmail,
到在腾讯搞出微信。
一名知乎网友评价说,
Allen的牛逼与腾讯无关。
11、独裁者的控制之舞
“他是一个独裁者。”
广州研发部前员工宋轩说
2013年5月,
他开始了张小龙下达给他的任务,
开发“打飞机”游戏。
在接下来不到一周的时间里,
这位工程师“天天坚持打飞机”
一口气开发出4款“打飞机”游戏供张小龙选择,
那款黑白素描风格的“打飞机”,
被张小龙选中作为,微信5.0的欢迎界面。
这一画风符合张小龙一贯对“极简”风格的信仰,
他的多数产品都是经过手下工程师,
成百上千遍的修改才被允许上线。
这位乔布斯的东方信徒不允许产品出现任何瑕疵。
一次,张小龙问一个同事,
微信3.1与3.0的会话列表有什么修改?
对方没看出来,
他说:“每一行高度少了两个像素。”
“哥做的不是产品,哥做的是发挥潜力的自由。”
12、人性操控师的性与暴力
摇一摇成为核爆炸的焦点,
在晃动的时候,
画面会出现一个大卫裸体雕像,
有一次,一个女生用摇一摇时,
看到了大卫的生殖器。
他很满意自己设计“摇一摇”功能时,
故意给裸体大卫留下的裸露生殖器
让用户“一爽到底”就是他设计人性化的体现。
“性与暴力”,
是张小龙让用户感觉到爽的两件独家利器。
在广州研发部内部对“摇一摇”,
这项功能有个专门的称呼:
撸一撸,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姿势,
最原始的,体验往往是最好的。
从‘摇一摇’、‘咔咔咔’声到,
屏幕的一开一合,
再到最初版微信中的裸体雕塑大卫,
这一系列的动作都给人一种很爽的体验。
张小龙说,
自己对性和暴力的理解源自于
他在大学时接触到的弗洛伊德思想——
“弗洛伊德说人的所有的动机都来自于性的冲动。”
“摇一摇”的“咔咔咔”声音也是张小龙精心挑选并设计的。
枪声的灵感可以追溯到他玩CS时的体验,
他说“这个枪声,对于男生来说有暴力的暗示,这很爽”。
13、不想成为名人,也不想成为谈资
华中科技Dian团队将迎来15周年庆,
母校邀请他,
利用假期参加月底的各种交流活动,
他摇摇头,低叹道,
“很难很难,请母校谅解”。
他说自己从不参加任何外部会议,
因此很多活动中他仅是一个挂名,
他坦承,不愿将自己陷入各种社会交往中。
因此,坚决不开这个口子,
他诚恳地再三请大家谅解。
当微信火起来之后,
刘玉曾撰文写过她眼中的张小龙,
张小龙看后回复了邮件,
表示很感动,已收藏,却不同意她发表。
他写道,
“你知道,我不想成为所谓的名人,
也不希望成为大家口里的谈资,
这些对我的工作没有帮助,
反而会受到很多外界干扰”。
14、张小龙的星空
思维独特之人,
或许注定大部分时候是孤独的。
我们并非神化了张小龙,
他是一个牛逼的人,
牛逼的人玩独裁是可以做出牛逼的产品的。
微信开机画面中,
那个面对蓝色星球的背影就是张小龙。
他从未解释过为何希望用这种方式,
被铭记让所有人都知道。
背影,或许在他眼里已经不仅仅源自孤独,
也源自深层次审视自己的渴望。
这种莫名其妙的被了解的方式他很享受,
他希望人们记住微信,忘记自己。
他慰藉了千万孤独的心,
唯独治愈不了自己的。
他的内心或许从来都不愿意站上神坛,
假设退休后的张小龙,
可能成为了一个流浪艺术家,
这种结果一定更让他感受到刺激和快乐。
从神奇到神性的跨越,其实是回归平凡。
张小龙的星空,就是平凡人共业的期盼。
以此致敬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孤独者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程序喵 » 探秘马化腾背后的男人!从0到8000亿,只因他半夜给马化腾写的一封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