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O BIO AIO 的区别? 分别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一、事件分离器

在IO读写时,把 IO请求 与 读写操作 分离调配进行,需要用到事件分离器。根据处理机制的不同,事件分离器又分为:同步的Reactor和异步的Proactor。

Reactor模型:

  • 应用程序在事件分离器注册 读就绪事件 和 读就绪事件处理器

  • 事件分离器等待读就绪事件发生

  • 读就绪事件发生,激活事件分离器,分离器调用 读就绪事件处理器(即:可以进行读操作了,开始读)

  • 读事件处理器开始进行读操作,把读到的数据提供给程序使用

Proactor模型:

  • 应用程序在事件分离器注册 读完成事件 和 读完成事件处理器,并向操作系统发出异步读请求

  • 事件分离器等待操作系统完成读取

  • 在分离器等待过程中,操作系统利用并行的内核线程执行实际的读操作,并将结果数据存入用户自定义缓冲区,最后通知事件分离器读操作完成

  • 事件分离器监听到 读完成事件 后,激活 读完成事件的处理器

  • 读完成事件处理器 处理用户自定义缓冲区中的数据给应用程序使用

同步和异步的区别就在于操作由谁完成:同步的Reactor是指程序发出读请求后,由分离器监听到可以进行读操作时(需要获得读操作条件)通知事件处理器进行读操作,异步的Proactor是指程序发出读请求后,操作系统立刻异步地进行读操作了,读完之后在通知分离器,分离器激活处理器直接取用已读到的数据。

二、同步阻塞IO(BIO)

在JDK1.4出来之前,我们建立网络连接的时候采用BIO模式,需要先在服务端启动一个ServerSocket,然后在客户端启动Socket来对服务端进行通信,默认情况下服务端需要对每个请求建立一堆线程等待请求,而客户端发送请求后,先咨询服务端是否有线程相应,如果没有则会一直等待或者遭到拒绝请求,如果有的话,客户端会线程会等待请求结束后才继续执行。

服务器实现模式:一个连接一个线程,即客户端有连接请求时服务器端就需要启动一个线程进行处理,如果这个连接不做任何事情会造成不必要的线程开销。

BIO图解

这里写图片描述

通过线程池机制优化了BIO模型

伪异步IO图解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三、同步非阻塞IO(NIO)

New IO是对BIO的改进,基于Reactor模型。我们知道,一个socket连接只有在特点时候才会发生数据传输IO操作,大部分时间这个“数据通道”是空闲的,但还是占用着线程。NIO作出的改进就是“一个请求一个线程”,在连接到服务端的众多socket中,只有需要进行IO操作的才能获取服务端的处理线程进行IO。这样就不会因为线程不够用而限制了socket的接入。客户端的socket连接到服务端时,就会在事件分离器注册一个 IO请求事件 和 IO 事件处理器。在该连接发生IO请求时,IO事件处理器就会启动一个线程来处理这个IO请求,不断尝试获取系统的IO的使用权限,一旦成功(即:可以进行IO),则通知这个socket进行IO数据传输。

服务器实现模式为一个请求一个线程,但客户端发送的连接请求都会注册到多路复用器上,多路复用器轮询到连接有I/O请求时才启动一个线程进行处理。

NIO图解

这里写图片描述

NIO还提供了两个新概念:Buffer和Channel

Buffer:

  • 是一块连续的内存块。

  • 是 NIO 数据读或写的中转地。

Channel:

  • 数据的源头或者数据的目的地

  • 用于向 buffer 提供数据或者读取 buffer 数据 ,buffer 对象的唯一接口。

  • 支持异步 I/O

Buffer作为IO流中数据的缓冲区,而Channel则作为socket的IO流与Buffer的传输通道。客户端socket与服务端socket之间的IO传输不直接把数据交给CPU使用,

而是先经过Channel通道把数据保存到Buffer,然后CPU直接从Buffer区读写数据,一次可以读写更多的内容。

使用Buffer提高IO效率的原因(这里与IO流里面的BufferedXXStream、BufferedReader、BufferedWriter提高性能的原理一样):IO的耗时主要花在数据传输的路上,普通的IO是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地传输,

而采用了Buffer的话,通过Buffer封装的方法(比如一次读一行,则以行为单位传输而不是一个字节一次进行传输)就可以实现“一大块字节”的传输。比如:IO就是送快递,普通IO是一个快递跑一趟,采用了Buffer的IO就是一车跑一趟。很明显,buffer效率更高,花在传输路上的时间大大缩短。

四、AIO (Asynchronous I/O) 异步非阻塞I/O

NIO是同步的IO,是因为程序需要IO操作时,必须获得了IO权限后亲自进行IO操作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AIO是对NIO的改进(所以AIO又叫NIO.2),它是基于Proactor模型的。每个socket连接在事件分离器注册 IO完成事件 和 IO完成事件处理器。程序需要进行IO时,向分离器发出IO请求并把所用的Buffer区域告知分离器,分离器通知操作系统进行IO操作,操作系统自己不断尝试获取IO权限并进行IO操作(数据保存在Buffer区),操作完成后通知分离器;分离器检测到 IO完成事件,则激活 IO完成事件处理器,处理器会通知程序说“IO已完成”,程序知道后就直接从Buffer区进行数据的读写。

这里写图片描述

也就是说:AIO是发出IO请求后,由操作系统自己去获取IO权限并进行IO操作;NIO则是发出IO请求后,由线程不断尝试获取IO权限,获取到后通知应用程序自己进行IO操作。

五、BIO、NIO、AIO三者的比较

消息时的系统通信,通常基于网络协议实现。常见的协议包括TCP/IP、UDP/IP。

TCP/IP等协议用于数据传输,但要完成通信,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例如读取和写入数据。

I/O可以分为两种:同步IO和异步IO,同步I/O最常见的是 BIO(Blocking IO)、NIO(Non-Blocking IO)

  • BIO:是当发起I/O的读或写操作时,均为阻塞方式,直到应用程序读到了流或者将流写入数据。

  • NIO:基于事件驱动思想,常采用reactor(反应器)模式。当发起 IO请求时,应用程序是非阻塞的。当SOCKET有流可读或写的时候,由操作系统通知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再将流读取到缓冲区或者写入系统。

  • AIO:同样基于事件驱动的思想,通常采用Proactor(前摄器模式)实现。在进行I/O操作时,直接调用API的read或write,这两种方法均为异步。对于读操作,操作系统将数据读到缓冲区,并通知应用程序,对于写操作,操作系统将write方法传递的流写入并主动通知应用程序。它节省了NIO中遍历事件通知队列的代价。 

这里注意比较NIO和AIO的不同,AIO是操作系统完成IO并通知应用程序,NIO是操作系统通知应用程序,由应用程序完成。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六、使用场景

BIO:Apache,Tomcat。主要是并发量要求不高的场景

NIO:Nginx,Netty。主要是高并发量要求的场景


BIO:同步阻塞式IO,简单理解:一个连接一个线程

NIO:同步非阻塞IO,简单理解:一个请求一个线程

AIO:异步非阻塞IO,简单理解:一个有效请求一个线程


BIO:适用于连接数目比较小且固定的架构,这种方式对服务器资源要求比较高,并发局限于应用中,JDK1.4以前的唯一选择,但程序直观简单易理解。

NIO:适用于连接数目多且连接比较短(轻操作)的架构,比如聊天服务器,并发局限于应用中,编程比较复杂,JDK1.4开始支持。

AIO:使用于连接数目多且连接比较长(重操作)的架构,比如相册服务器,充分调用OS参与并发操作,编程比较复杂,JDK7开始支持。

场景示例

如果你想吃一份宫保鸡丁盖饭: 

同步阻塞:你到饭馆点餐,然后在那等着,还要一边喊:好了没啊!

同步非阻塞:在饭馆点完餐,就去遛狗了。不过溜一会儿,就回饭馆喊一声:好了没啊!

异步阻塞:遛狗的时候,接到饭馆电话,说饭做好了,让您亲自去拿。

异步非阻塞:饭馆打电话说,我们知道您的位置,一会给你送过来,安心遛狗就可以了。

参考

http://blog.csdn.net/skiof007/article/details/52873421

http://blog.csdn.net/skiof007/article/details/52873421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程序喵 » NIO BIO AIO 的区别? 分别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点  赞 (1) 打  赏
分享到: